吃粽子也要講健康
粽子有南北之分,北方的以甜為主,有紅棗粽、赤豆粽、蜜餞粽、豆沙粽、瓜仁粽、八寶粽等;南方以咸為主,有豬肉粽、火腿粽、蛋黃粽、香腸粽、蝦仁粽、肉丁粽等。北方粽的代表主要有北京粽和山東粽,南方的要多一些,包括廣東粽、閩南粽、寧波粽、嘉興粽、蘇州粽、四川粽、海南粽和臺灣粽。形狀有三角形、四角形、長(cháng)方形、方錐形。
粽子傳承了我國的飲食文化,給我們帶來(lái)飲食的愉悅的同時(shí),我們需要了解一下粽子的營(yíng)養含量特點(diǎn)。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,每
1、要注意粽子的個(gè)頭分量,要適當減少主食的攝入。肉粽一次不宜多吃時(shí)。
2、佐以涼拌菜,再來(lái)一碗清淡的湯,如冬瓜湯、青菜湯、絲瓜湯等,以增加膳食纖維、礦物質(zhì)和維生素的攝取。
3、老人、孩子以及胃腸功能較差的人,不宜多吃。
4、糯米比饅頭及其他種類(lèi)大米在吃后導致血糖升高的速度要快。血糖不穩定或患有糖尿病的人,要加以注意。
5、血脂偏高、高血壓或冠心病,就不宜吃肉粽,這些粽子含有較多的動(dòng)物脂肪。